7.2.1 校舍更新與建物之節能
本校更新建築物全部依據內政部2012年「綠建築標章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2023年修正為「綠建築標章及建築能效標示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之規定,取得綠色建築標章。
本校於2023年9月25日舉行華語國際學舍動土典禮,預計將於2027年完工,目前已於113年1月19日取得綠建築標章(證書字號:CGB-RS-01-01904),並於113年2月22日函取得智慧建築標章(證書字號:CIB-01-01111)。該學舍提供性別友善的環境,並以時尚、簡潔的設計為主軸,同時規劃了教學空間、商舖和停車場,目的是營造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環境。該學舍不僅服務國際生,未來也有望開放本地生申請,除了能解決學生住宿的問題,還能促進文化交流,營造國際化的校園環境。


7.2.2 提高建物能源效率
本校以政策宣誓、教育宣導、追蹤碳排放量、提升全校建物能源效率、增加使用再生能源等方式全面進行節能減碳,且每年度至少召開二次本校「校園節能工作小組設置要點」訂定減碳計畫、追蹤進度,於 2021年至 2023 年實施了一系列重大節能減碳措施。


本校節能工作小組與開會情況
7.2.3 減碳與減排放量措施
本校碳中和目標
人類文明的進化,大學扮演關鍵的角色,臺師大以「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精神,持續人才培育與研究發展,更善盡社會責任,臺師大承諾碳中和目標,以「2030年減少50%碳排放,2048年達成完全碳中和目標」積極回應全球氣候變遷,並配合政府2050淨零排放政策,以生活轉型的策略展開校園淨零綠生活,推動減碳行動方案,達成碳中和目標。
2030年達成50%碳中和目標
1. 以2020年為基準,每年節約用電效率2%,能源使用量於2030年較2020年下降20% (2%*10年)。
2. 配合台電電力係數的優化,節能24%。(0.502-0.38/0.502)=24%, 〈0.502(2020年), 0.38(2030年)〉
3. 以生活轉型為策略,減少碳排量6%
4. 再生能源2030年達5%。

7.2.4節能計畫
本校高度重視節能減碳及環境保護,積極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因此環安衛中心每年依「校園節能工作小組設置要點」召開會議,制定節能計畫,推動各項節能措施,而112年本校實施的節能措施包括:
- 鼓勵校內冷氣室外機的冷媒管加裝保護套;
- 夏季飲水機冰水溫度不低於10度,並在冬季及夜間關閉或休眠;
- 編列80萬元預算,汰換29台老舊冷氣,並為178台冷氣進行清洗保養;
- 編列10萬元預算,清洗至少198台節能風扇;
- 暑期宿舍統整集中住宿,以節約用電。
另外,本校也於今年獲得經濟部節能標竿獎銀獎,以及教育部環境管理與安全考核中的特優學校殊榮,並在節水常態評比中表現優異,致力打造綠色永續校園。


7.2.6 撤資政策
臺師大目前未對高污染、高碳排的產業進行任何投資。
本校已於2022年度的《財務規劃報告書》中宣布,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將持續選取永續穩健經營、保護環境及善盡社會責任之企業為投資標的,以落實大學社會責任(USR)。另外於「投資管理要點」明訂本校投資上市、上櫃公司所發行股票、公司債及可轉換公司債之公司,需選擇具備永續經營理念、重視環境保護及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作為投資標的。
本校為臺灣第二間公開宣布其校務基金將落實責任投資的大學,並與全球超過170間已完全或部分撤資化石燃料產業的高等教育機構一同成為教育界對抗氣候危機、實踐永續發展的行列。


本校投資管理要點
7.3.1每平方公尺能源使用量 (GJ/m2)
根據本校校務公開資訊及師大「107-112年用水用電統計」,2023年每平方公尺的能源使用量(Energy usage per sqm)為0.22 GJ/m²,較2022年有所增加。至於用電量上升的原因,推測可能是隨著COVID-19疫情的趨緩,學生恢復實體上課,且宿舍新增了3000床位,導致校園人數增加。另外,近年來受氣候變遷影響,夏季高溫加劇,空調使用量也隨之上升。因此,2023年用電量無可避免地有所增加。
7.4.1對外觸及在地社群以倡導能源效率
臺灣青年永續發展協會與臺電電幻1號所在臺師大共同主辦大學校園再生能源系列活動,由永續出師社團辦理,將臺師大作為首場舉行地,旨在推廣再生能源知識,激發青年關注能源議題,因此鼓勵當地社區的參與。開場臺師大永續發展中心張子超主任強調,永續發展是臺師大的核心價值,學校為配合政府政策,正積極推動太陽能板的建置。同時,活動也邀請了臺電再生能源處的組長分享臺灣再生能源現況與太陽光電系統的發展潛力,提倡能源政策與綠能理念,持續邁向淨零碳排的目標。
臺師大也多次與校外合作,韓國成均館大學管理學院(SKK GSB)於5月22日至25日來訪臺師大,訪團深入了解台灣的能源管理與回收系統,並於故宮博物院、九份等地進行文化踏查,透過講座課程與企業參訪學習永續發展理念。另外,本校至2023年起,與江陵集團簽訂產學合作計畫,共同規劃了「九份零碳綠能園區」,透過創新技術與前瞻學術研究的融合,發展出更高的能源效率。



7.4.2 100% 可再生能源宣誓
本校採用百分之百可再生能源以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並規畫以達成100%可再生能源為目標的中長期校園永續能源行動方案。同時響應RE100等企業界發起的百分之百可再生能源宣誓,不僅積極規劃自身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的校園治理目標及實踐方案,也規劃與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進行採用可再生能源的交流與討論。另外,將透過學術研究、教學、政策影響、社會責任等面向,推動並鼓勵更多組織一同加入宣誓,朝100%可再生能源的目標邁進。
7.4.4 潔淨能源政策發展
本校配合政府政策,積極規劃太陽能發電設施,目前設置容量為356.575瓩(kW),而林口校區屋頂設置太陽光電設備預計2024年7月完成設置,預估設置容量為2499.75瓩(kW),未來全校太陽光電設置容量合計將達2856.325 瓩(kW)。
目前設置容量 | 356.575瓩 |
預計設置容量 | 2499.75瓩 |
合計設置容量 | 2856.325瓩 |
7.4.5 低碳創新協助
紡織業為世界第二大污染產業,根據MCkinsey公布年度報告指出,光是2018 年全球時尚產業產生紡織廢置物高達9,200萬頓。
本校光電工程學系謝振傑教授,開發出「紡織材質智能分選系統」,應用於紡織相關產品的回收,做為再生材料,並加以再設計與利用。此技術在本校研發處的輔導與協助下,獲得經濟部價值創造計畫1600萬元補助,建立衍生的新創公司—沛德永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智能分選永續紡織號」導入永續紡織生態鏈,將目前沒有利用價值而要當垃圾掩埋或焚燒的紡織品,經智能辨識可知道紡織品正確的成份與含量,並分選交給不同的永續利用業者,協紡織業提高舊衣回收和再利用的效率,同時減少環境浪費,並在紡織業內推廣綠色循環經濟模式,促進永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