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SDG 11

11.2.1 向大眾開放建築物

本校歷史悠久,原為日治時期的臺北高等學校園區,現今校園中仍座落著於1926~1929年間完工的普字樓、文薈廳、禮堂與行政大樓,目前被指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並受到《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保護。為使一般社會大眾也能享受校園整體開放空間,本校院區皆採對外開放,民眾可免費自由入內參觀,亦可申請校園解說導覽服務,2023年共辦理39場導覽活動,607人次的參與。

古蹟文薈廳提供給師生一個閱讀、討論與展演的多功能空間

建於1933年間的「雲和街11號」( 現稱「梁實秋故居」),最早為臺北高等學校宿舍,後曾為當代重要文學家梁實秋先生來台後的職務宿舍,極具歷史價值與意義。本校透過調查研究,重新整理建物的歷史沿革,並以盡可能保留原有建材及重現日式建築美感之原則進行建物修復,2004年經由台北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2014年起開放民眾入內參觀,同時並開放其校史藏品之閱覽、複製、實物拍攝及展覽等服務,2023年共累積了2,206的參觀人次。

本校梁實秋故居近三年參觀人次

11.2.2 開放圖書館

本校圖書館2023年擁有總館藏量4,583,687冊,入館人次585,443人次,並開放一般大眾免費入館參觀及閱覽。全年除特定國定假日及校定假日外,其餘時間皆對外開放,除了服務本校教職員生外,並設置校外人士入覽要點,開放一般大眾免費入館參觀及閱覽。圖書館藏類型豐富多元,近年來因電子時代來臨,圖書類型也從實體書為主,逐年擴充電子書之數量,以增加書籍的使用率與流通率。本校效法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Open Course Ware ( NTNU OCW) 秉持開放學習的原則,本校專業、通識課程,及邀請校外來賓演講等多數課程開放學習,免費觀看!圖書館致力於各種數位資源的建立,研究教學所需要的資料庫、電子期刊、電子書外,也致力於本校出版品及教師著作的機構典藏、圖書館特藏資料的數位典藏等工作,如善本古籍數位化,便利讀者在線上自由檢索。

圖書館提供免費資源
本校近三年圖書館進館人次統計
本校圖書館藏統計

11.2.3 開放美術場館

本校為台灣歷史最悠久之美術高等學府,先後有多位大師於此任教,見證了臺灣近代美術和文化歷史的脈動,是臺灣美術發展的發祥地與養成菁英的搖籃。計有師大美術館德群畫廊台灣設計口國際版畫中心文保中心、綜合大樓及圖書館等多元藝術展廳提供藝術作品展示,並開放大眾參觀,2023年總計至少有134場公開展覽。其中歷時多年規劃、設計與施工的師大美術館於2023年全面開放,館內典藏四千多件藝術作品,具備藝術文化教學與創新資源。進修推廣學院也透過「線上藝廊」提供包含素描、水彩、油畫、版畫等各種不同媒材之珍貴畫作供線上閱覽,讓藝術觸手可及。

2022年成立生命科學博物館,提供免費參觀並可以申請導覽服務。藝術學院每年舉辦公開免費的藝術節活動,2023年主題為「校園藝術輕旅印記」

本校2023年美術展覽活動列表

展出單位

展期

展覽名稱

師大美術館

2023/1/31-2/5

銀光-師大美術館典藏圖卡(於台北國際書展展出)

2023/9/16-11/4

百年再啟:2023年台灣美術院院士大展

2023/9/23-11/4

轉藝 一樓光影走廊

2023/9/16-11/4

開放修復展

2023/9/16-11/4

典藏精選展

2023/12/2-2024/2/3

分身術─身體意象的敘事與寓言

2023/12/12-16

浮島世代—台港當代水墨交流展

師大圖書館一樓藝文展牆

2023/02/20-25

林佳麗環保繪本創作展

2023/03/27-31

微觀.內灣老街(呂宇雯)

2023/04/13-17

遇見完形的內心:近攝攝影結合ASMR音頻之實驗影像創作

2023/04/20-25

馮煒棠設計展

2023/05/03-09

「優子與俊介」李文閣繪本創作展

2023/05/10-17

賴子晴設計個展

2023/05/18-6/2

高行健週特展

2023/06/19-21

柯梓偉—主題海報畢業展覽

2023/07/17-24

黃偉如創作個展

2023/07/26-08/04

《被遺棄的___》高竹瑩字墨創作展

2023/08/07-11

林瑞瑛個展

2023/09/12-19

《日常・插畫》洪依綸創作個展

2023/10/12-20

羅凡晸老師/書法人生三部曲

2023/10/23-31

王心穎創作個展

2023/11/06-10

徐政達創作個展

2023/11/13-17

蕭若盈創作個展

2023/12/12-14

陶藝作品的商業攝影表現

2023/12/15-25

陳怡雯創作個展

2023/12/26-2024/01/02

詹喬雅設計個展

師大德群畫廊

2022/12/31-2023/1/5

與版共舞:臺灣·韓國現代木版畫交流展

2023/1/7-1/12

幽禁的靈魂-鄒佳哲創作個展

2023/1/7-1/11

浦城街,復華街-陳宇丞創作個展

2023/1/14-1/19

臨界.距離-吳貞霖、林玫筠繪畫雙人展

2023/2/4-2/15

靈魂的渡口-吳寬墩戴瀚成創作聯展

2023/2/4-2/9

失序水域-黃昱潔 戴語萱 雙人聯展

2023/2/18-2/23

台灣現代藝術家協會2023聯展

2023/2/18-2/23

非空非有-夏淑慈彩墨創作個展

2023/2/25-3/02

UNREAL-陳映蓉創作個展

2023/3/4-3/09

交織・語彙—劉立堅繪畫創作個展

2023/3/4-3/09

疫情·控-彭志成水墨創作個展

2023/3/18-3/23

戲說情愛-秦秀珠 水墨京劇創作

2023/3/25-3/30

遇・不完美生命─吳宗翰 油畫創作展

2023/4/8-4/13

變異社會—寄生與共生─曾新瑩繪畫創作個展

2023/4/15-4/20

家庭故事-許哲維創作個展

2023/4/22-4/27

寂。靜。陳怡伶畢業創作展

2023/4/29-5/4

憶像中的異像-林道銘油畫創作展

2023/5/13-5/18

寫書書寫 空間語境探索-周季蓉創作個展

2023/5/20-5/25

花影.意境-潘文瑛創作個展

2023/5/27-6/01

生命弦音 穿越畫筆心-林育州個展

2023/6/03-6/08

空間轉換·蕨語-鍾夙芬繪畫創作探析

2023/6/10-6/15

自然的療癒之旅—詹琬茹創作個展

2023/6/17-6/22

變換的視野-黃于亭創作個展

2023/6/24-6/29

慢性‧異變-黃育婷創作個展

2023/7/08-7/13

無聲的騷亂──曾瓊瑩畢業創作個展

2023/7/22-7/27

幻遊.彼岸-青衿之志林麗玲彩墨創作展

2023/9/9-9/14

微心流-藝術繪舍2023聯展

2023/9/9-9/14

黃俊騰創作個展

2023/9/16-9/21

吾用無用-盧縉梅創作個展

2023/9/16-9/21

毓-林義鈞 朱盈儒創作展

2023/9/16-9/21

謝家容創作個展

2023/9/23-9/28

百年風華 大稻埕的追憶-楊美女創作展

2023/9/23-9/27

一一_暫時的現實─葉育男個展

2023/9/23-9/28

漸亮的窗口-林明彥 錢思璞創作聯展

2023/9/23-9/28

郭芷毓創作個展

2023/9/30-10/5

林秋菊紀念展暨師大美研所在職班創作組105及聯展

2023/10/14-10/19

大河詠歌-鍾樹人繪畫創作個展

2023/10/14-10/19

「動.流變」——劉憶青彩墨創作展

2023/10/21-10/26

72風華40重聚美展

2023/10/28-11/2

2023藝論

2023/10/28-11/2

愛、時間與記憶-高以樂創作個展

2023/11/4-11/16

陳景容 許維斌聯展

2023/11/4-11/9

非空非有-夏淑慈畢業個展

2023/11/11-11/16

現代繪畫之創作語彙成果展

2023/11/18-11/23

「你不知道的科技霸權」──張翊峰水墨創作展

2023/11/18-11/23

探—心靈意象|吳美華創作個展

2023/11/18-11/23

從徒勞中出走——張懿人創作個展

2023/11/25-11/30

第五屆德鄰師大獎助計畫成果展

2023/11/25-11/30

慾望塵世花敘言-陳幽利個展

2023/11/25-11/30

微型中的浩瀚—李怡璇創作個展

2023/12/2-12/14

第74屆系展

2023/12/2-12/7

素描媒材與形式探索

2023/12/9-12/14

家居幽光-劉安婕個展

2023/12/16-12/21

2023微藝博

2023/12/22-12/28

獨奏之海-林酉融創作個展

2023/12/23-12/28

王婷 閨密創作個展

2023/12/30-2024/1/4

測不準:莊大緯個展

師大國際版畫中心

2022/12/31-2023/1/5

與版共舞:臺灣 • 韓國現代木版畫交流展

2023/1/3-2/17

權惠貞版畫創作個展

2023/3/5-3/28

複數·重組-版畫in 當代 (於國父紀念館德明畫廊舉辦)

2023/3/16-3/29

版印無垠 : 臺灣·韓國當代版畫交流展(於國父紀念館博愛藝廊合辦)

2023/3/15-3/28

複數•重組-版畫in當代

2023/4/1-4/16

2023 台日美術交流展 (於國父紀念館合辦)

2023/5/4-5/25

2023日本版畫名家邀請展

2023/5/29-6/30

句.憶–姚梧林創作個展

2023/5/29-6/30

有時、有刻:版16木刻畫會(於李科永紀念圖書館展出)

2023/8/1-8/31

發現喜悅–沈金源版畫個展

2023/9/15-9/19

韓國現代版畫家協會2023 年台韓交流展(於韓國誠信女子大學GAON展廳展出)

2023/9/18-10/12

2023米壽紀念—廖修平及筑波學生展

2023/10/18-11/10

IPC平版畫工作坊成果展

2023/11/13-11/24

林福全版畫創作個展

師大藝術學院

2023/3/31-5/31

「空間演繹」當代水墨多媒材裝置展暨論壇(於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舉辦)

2023/3/8-4/23

傳統與現代的辯證—2023莊連東彩墨創作面向展(於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展出)

2023/5/31-6/13

美術系112級畢業展(於國父紀念館文華軒展出)

2023/6/2-6/5

設計學系畢業展覽〈MorE 查看更多__〉(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展出)

2023/8/12-8/27

水彩藝術─臺灣水彩畫協會會員暨師大美術系師生聯展(於國父紀念館博愛藝廊展出)

師大臺灣設計口-西口

2023/1/1-12/31

常設展,不定期更換展品

師大臺灣設計口-東口

2023/5/15-5/17

臺日設計交流展

2023/1/9-1/13

蕭巧茹創作展

2023/2/13-2/17

詹喬雅、徐彗瑋創作展

2023/2/27-3/3

曲璽齡、林妍蓁創作展

2023/3/6-3/10

柯梓偉、黃曼林創作展

2023/3/13-3/17

黃家畇、施京汝創作展

2023/3/20-3/24

《Social Message 社會設計》-國際學生海報交流展

2023/3/27-3/31

蕭若盈、徐政達創作展

2023/4/3-4/7

林采嫺創作展

2023/4/10-4/14

李冬淳、向祖民、蔡志軍創作展

2023/4/17-4/28

2023DD AWARD設計學系系展

2023/5/10-5/17

《連結》野老朝雄工作坊成果展

2023/5/22-5/26

陳婷妤創作展

2023/5/27-6/2

設計系學士班設計素描展

2023/6/5-6/9

陳詠薇、蘇霈芯創作展

2023/6/12-6/16

林倞宇創作展

2023/6/19-6/30

設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畢業展

2023/7/03-7/7

呂宇雯創作展

2023/7/10-7/14

張若筠、郭家佑創作展

2023/8/7-8/11

謝宇昕創作展

2023/9/5-9/27

〈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特展

2023/10/18-10/20

國際比賽的符號學和視覺傳播工作坊成果展

2023/10/23-10/27

林昕怡創作展

2023/10/30-11/3

林采嫺創作展

2023/11/13-11/17

2023臺師大X富邦人壽「失智關懷協尋手鍊優化產學案」成果展

2023/11/27-12/1

梁書寧、潘柏寬、于千涵、石晴文創作展

2023/12/4-12/8

設計系學士班116級班展

2023/12/11-12/15

設計系學士班115級班展

2023/12/18-12/22

設計系學士班114級班展

2023/12/25-12/29

設計系學士班113級畢業展預展

師大進修推廣學院一樓大廳藝廊

2023/6/2-7/4

美術系王瓊麗教授師生聯展

師大美術館前衛亮麗的外觀成為藝術建築的嶄新地標

百年再啟:2023年台灣美術院院士大展

11.2.4 大眾進入綠色空間

研究指出,公園綠地具有自淨能力,除了能夠有效減少空氣、噪音污染與熱島效應外,還能為大家帶來幸福感,而校園中的運動場、花園、草皮、池塘及人工濕地等設施,等同於公園綠地的價值。本校位於都會中心,且為開放式校園,除禁止汽機車進入外,近年來亦開放飼主攜帶寵物進入校園,並制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場館借用、收費及管理準則」,是一安全友善的活動場所。周邊里民自由進出使用校園綠地、運動休憩設施、飲水機及廁所等設施,晨昏時也常見如舞蹈、武術、瑜珈等各類民間社團在學校開放空間進行活動,促進推展全民體育及健康。

本校開放校園免費提供社區居民一個友善的運動空間

11.2.5 藝術和遺產貢獻

1.本校藝術學院每年固定3月舉辦師大藝術節活動,開放社區參與免費參與,活動萬象,包含市集、彩繪、裝置藝術及手作工作坊等,另有公開國際交流展、研討會、大師講座及表演活動等,2023年至少100場以上藝術及美術展覽活動
2.本校音樂系至今已有七十餘年的歷史,後依序成立民族音樂研究所及表演藝術研究所,並於2007年成立音樂學院,除了上述系所外,另開設表演藝術學士學位學程、數位影音藝術學分學程、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亞洲流行音樂數位科技研究中心,長年以來被譽為臺灣教育界龍頭學府及培育傑出藝術文化人才之表率。校內規劃有古蹟音樂廳、音樂系演奏廳、民音所歐樂思廳、以及小型精緻劇場–「知音劇場」展演空間,透過定期/不定期舉辦的各式音樂、歌唱及戲劇等公開演出活動,不但將藝術深植在校園文化中,也為社區與一般大眾提供美感的經驗與體驗,豐富其藝術生活。例如邁入第15個年頭的「2023年師大音樂節系列活動」為期五個月之久,內容包含交響樂演奏、樂器獨奏、歌劇演出、舞蹈劇場及合唱團等多達三十場不同類型的演出;由學生所組成的「師大合唱團」是台灣合唱界極為活躍的學生合唱團體,每學年皆定期舉辦大型公演及公益巡迴演出;表演藝術研究所改編高行健電影詩「美的葬禮」以舞蹈劇場捕捉詩的意境,向諾貝爾文學獎大師致敬。總計2023年相關演出至少90場次,表列如下:

本校2023年藝術公開演出列表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場次

2023/1/8

《心之所響》師大合唱團2023冬季音樂會

1

2023/3/22-6/8

音樂學院2023師大音樂節系列活動

33

2023/3/30-11/30

音樂學院未來大師培育計畫相關活動

20

2023/4/17

民音所公演《絃管與北管》

1

2023/5/5/-5/7

表演所第18屆學期製作-原創音樂劇《還在路上》

4

2023/5/8

音樂系管弦樂團公演

1

2023/5/13、6/10

音樂系混聲合唱《2023春—傳藝新頌·師大風華》

2

2023/5/30

管樂隊公演

1

2023/6/19

音樂系管弦樂團與表演藝術研究所《美的葬禮》

1

2023/7/5

《夜幕尋心》師大合唱團2023年度音樂會

1

2023/7/6-7/9

師大合唱團暑期大型公演暨公益巡迴演出

3

2023/7/30

三校聯合(師大、台大、台科大)管樂隊公演

1

2023/8/14-8/18

表演所赴英國愛丁堡藝穗節演出《山海經傳》

9

2023/9/20-9/24

管樂隊赴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學進行交流及演出

2

2023/11/10

管樂隊校運會開幕表演

1

2023/11/11

管樂隊校運會閉幕表演

1

2023/11/17

管樂隊與首爾長笛獨奏家樂團交流演出

1

2023/11/28

音樂系管弦樂團公演

1

2023/12/12-12/14

表演所演出《樂戰13》

3

2023/12/17

管樂隊與北海道教育大學管樂團聯合音樂會

1

2023/12/22-12/24

表演藝術學士學位學程演出《校園生存守則》

4

2023/12/25

管樂隊2023公館音樂祭

1

2023/12/29

師大合唱團聲樂發表會

1

2023/12/30

管樂隊嘉義管樂節室內音樂會

1

「2023師大音樂節」開幕現場演出捷克作曲家雅納捷克《自由・信號》,氣氛昂揚
表藝所表演音樂劇⟪LOVE HOUSE⟫
2023年3月到6月藝術節
2023年3月到6月藝術節節目

師大合唱團2023年夏季音樂會《夜幕尋心》

高行健的電影詩作品「美的葬禮」,改編為現代舞,於2023年登上國家戲劇院

11.2.6 推動國家語言的傳承及發展

1.本校民族音樂研究所長期關注原住民音樂、音樂圖像、音樂紀錄片等領域,透過傳統音樂及歌謠傳唱的錄音、錄影及書籍撰寫,進行重要的原住民族音樂、語言與文化保存行動,過程中也尋覓出許多不常為世人傳唱,沉寂的古謠,為非物質文化的保存提供重要的貢獻。近期相關的專案研究包含:原住民傳統音樂的再現與傳續(2023)、雅美(達悟)族傳統音樂復振計畫(2022)、1960年代原民聲音重現出版計畫(2022)、重要傳統表演藝術-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保存維護計畫(2021)、台東蘭嶼鄉紅頭村雅美(達悟)族音樂調查計畫(2018)、苗栗縣南庄鄉蓬萊村賽夏族音樂調查計畫(2018)等。此外,本校亦設有「原住民族研究發展中心」及「原住民族教育文化學分學程」,規劃各項原住民知識與技藝之課程與訓練,並透過師資培育,逐步深厚原住民族教學專業、培訓其原住民族語能力與專業知能,以傳承原住民族知識、培育原住民族多元人才,並增進民族發展。

2022-2024年「雅美(達悟)族傳統音樂復振計畫」已協助13位達悟族人成為古謠傳唱種子

2.全球在地取向的金門地方創生與青創培力計畫」以重建社會韌性與地方發展之新方向,引導學生投入「全球在地」的理論視野及實務學習,並促成金門優質文化治理的提升。透過系統性的訪談爬梳,整理金門耆老口中的古早故事,辦理工作坊、走讀、講座等活動達到傳播與保存的目的,也與「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合作,推動博物館第一館展示多語計畫,完成多國語音導覽規劃與錄製,讓將金門的特有文化得以世代相傳。

3.本校設置特色典藏與專業研究中心,以專案記錄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善本古籍數位資料庫」約4010筆、「馬華文學資料庫」185,171筆、「梁實秋先生文獻資料數位典藏」約1,353筆、「高行健資料庫」約2,892筆,皆可於圖書館校史特藏網頁專區查詢使用。另有「亞洲研究特藏」特別以亞洲文化、藝術與民族為典藏主題,內容涵蓋藝術、文學、小說、童話、習俗與傳統、祭儀、哲學、神話、戲曲、剪紙、城鄉等,亦有一些亞洲國家或少數民族語言的字典,對於文化以及藝術社會學的研究與教學有極大助益。

古寧頭聚落古寧歇心苑古厝人才培育工作坊

4.音樂數位典藏中心」成立於2010年,是臺灣第一個以音樂典藏為發展方向的單位,至今已完成超過30項臺灣珍貴音樂文獻的數位化保存計畫,其中包括15項大型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保存近20萬筆數位資料,成果斐然,另2023年收藏珍稀56捲盤式錄音帶、1捲8釐米無聲影片膠捲,12月製作推出「2023珍貴錄音線上展-記憶•帛琉」,呼籲重視音樂影音文獻的保存與展現。同時,也不定期舉辦論壇、講座、工作坊、研討會等研習活動,並於國際音樂典藏專業協會發表計畫成果,開拓國際交流、擴大全球影響。

臺師大音樂數位典藏中心於開放博物館展出「2023珍貴錄音線上展--記憶.帛琉」

5.本校於2011年成立「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專為受損畫作或各式文物進行健檢診斷與保存維護,是國內第一所設立修復中心的國立大學。文保中心除了與本校美術館合作,逐年檢視與修復四千餘件作典藏外,亦是國內各大博物館及收藏家委託文物修復的首選,曾成功搶救收藏家珍藏價值上億的畢卡索、雷諾瓦名畫,重要出土文物居延漢簡,以及政府機關重要的史料手稿與國家重要典藏品等。2023年所修復含寫生稿、油畫、水彩畫作、銅雕等各式具歷史價值之珍稀藝術作品共計417件。

11.4.1 訂定永續性通勤之實踐目標

本校位處都會中心,大眾交通系統建置良好,且校園周邊主要幹道之人行道為淨寬1.5米以上、4米以下之設計,提供師生安全、便利的行走空間。為積極減少交通碳排,本校鼓勵師生優先採用徒步、公共運輸、自行車或電動車等低碳排的移動方式,並與市政管理單位及相關廠商積極合作,在校務經營採取以下規劃:

一、便捷大眾運輸:提供免費接駁巴士,每年持續提升校區接駁車輛量,2023年共3492輛,較2022年2908輛,增加班車幅度達20%。

二、使用低碳運具:

  1. 大學之道通學道計畫:透過自行車通學路徑規劃,讓學生於臺灣大學聯盟校際跨區上課,以及校內跨域選課或通勤時,能有更安全及便利的道路選項,提升自行車通學的使用率。
  2. YouBike單車租賃系統:2023年單車站點已增加為329個,未來於校園週邊持續增設YouBike租賃站
  3. 電動機車電池交換站:與廠商合作於校園中裝設Gogoro電動機車電池交換站,便利師生騎乘電動運具通勤。
  4. 購置低碳交通運具:本校在交通運輸工具上已經全部採購100%低碳電動運具。

三、提升宿舍數量,減少通勤人數

為減少通勤污染,本校近年來陸續辦理宿舍空間改造及改建計畫,提供給學生更多優質住宿空間,以減少長途通勤所造成的交通污染,預計3年減少50%的通勤人數。

本校校園周邊提供方便的自行車

11.4.2 促進永續性通勤之具體作法

一、提升宿舍數量,減少通勤人數

本校近年來陸續辦理宿舍空間改造及改建計畫,繼2022年啟用第二學生宿舍增加3000個床位,目前已有超過5,800個床位以滿足學生住宿需求,也在2023年進行國際學舍工程動土,預計2027年完工,未來將可再提供約300個床位,藉由提高住宿比例,預計3年減少50%的通勤人數,減低學生長途通勤所造成的污染。

二、便捷大眾運輸:

本校和平校區與公館校區間約有10-15分鐘車程距離,為考量減少學生往返修課與住宿所造成的碳排放交通污染,本校提供校區間免費接駁巴士,包含: (1) 和平校區往返公館校區接駁車(2) 往返和平校區與林口校區公務車 (3)臺灣大學聯盟校際跨區修課之免費接駁公車,並持續增加班次,目前每日往返接駁車已提升至超過30個車次,至少1200人次的載運量能,預計未來3年增加班次100%。

三、使用低碳運具:

  1. 有鑑於「臺灣大學聯盟」校際之間互相選課,以及校內學生跨域選課或通勤交通日增,為減少交通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本校於2022年起陸續針對通學路徑進行研討, 2023年續辦理「《大學之道》跨領域探究與融整發展」計畫,邀集校內師生共思通學路徑的問題與永續發展的解決方案。透過課程中的觀察與現勘、探究使用者經驗、檢視都市地景、交通規範與文化等方式,啟發學生思考符合「低碳、安全、便捷」的綠色解方。
  2. YouBike單車租賃系統:2023年392站點,2022年352站點,2023年新增11%。,未來於校園週邊持續增設YouBike租賃站。。
  3. 電動機車電池交換站:與廠商合作於校園中裝設Gogoro電動機車電池交換站,便利師生騎乘電動運具通勤。

購置低碳交通運具:本校在交通運輸工具上已經全部採購100%低碳電動運具。

本校提供校區間免費接駁巴士
2023動工興建的華語國際學舍,完工後將可提供300個床位,減少學生通勤所造成的污染
《大學之道》跨領域探究與融整發展」計畫共有250位不同系所的師生一同參與

11.4.3 允許遠距工作

為兼顧公務及同仁上下班實際需求,並實施電腦化差勤管理,本校訂有「員工彈性上班時間管理辦法」,彈性通勤時間為上午7:30-8:30、下午4:30-5:30。此外,因應疫情,並維護校務穩定運作,行政會議通過遠距工作政策及作法 (本校人事室網頁防疫專區),訂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實施部分人員居家辦公原則」,員工可實施居家辦公。透過本校VPN連線至校務行政入口網,居家辦公人員可以線上正常操作公文系統,辦理業務;並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112年5月1日起解編,爰配合衛生主管機關相關政策,自112年8月15日起取消居家辦公;經統計112年1月至112年8月15日止,計有2204人次居家辦公。

本校VPN連線至校務行政入口網,可以線上操作公文系統

11.4.4 提供員工住宿

本校位於都會中心,租屋成本較高,為了讓教職員能居住在離工作地點更近的地方,減少通勤時間及租房成本,本校設有職務宿舍並訂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職務宿舍借用暨管理要點」,宿舍內提供基本的設備,包含沙發、衣櫃、冷氣、電視等,凡(一)本校編制內教職員、(二)校延聘來校任教學人、博士後研究人員及契聘(僱)人員如確因工作與事實需要,得於聘期內申請借用、(三)基於國家政策或業務特殊需要進用之非編制人員,非留住宿舍無法執行職務者,皆可提出申請,且提供租金低於市價6折的優惠折扣。本校職務宿舍單房間宿舍共39間(校本部25間、林口14間),多房間宿舍共15間(校本部7間、林口8間),近三年申請61人,入住53人,配借率87%。

整修教職員宿舍
林口校區職務宿舍

11.4.5 提供學生住宿

本校設置專門學生住宿服務中心,並由各宿舍學生成立學生住宿委員會。為減少學生通勤污染及優化住宿品質,近年來陸續辦理宿舍空間改造及改建計畫。

  1. 本校目前已有校本部學一舍(男一舍及女一舍),共2棟;公館校區學二舍(男二舍、女二舍)及學七舍,共3棟,計有六人雅房、四人雅房、三人雅房、雙人套房及無障礙寢室等多種房型,提供約6,456個床位。住宿費自111學年度起配合學校上課週數,以可維持營運之原則,適當調整學期及寒、暑假住宿費收費,依六人房型換算,最低租金僅約1,322元/月。為協助弱勢學生提供校內住宿優惠,中低收入戶學生得以第1順位申請宿舍,低收入戶學生住宿費可全額減免。經濟困難學生除可申請住宿費緩繳,也可視自身情況洽學務處生輔組申請相關獎學金或弱勢助學、急難救助等。112全學年申請住宿人數7,114人,抽中宿舍比率為91%。
本校學生宿舍網頁,內容豐富含宿舍介紹、學生住宿委員會等
本校住宿費用一覽表

2.為協助來自世界各國的外藉生住宿,本校亦於2023年開始國際學舍工程施工,預計完工後將可再提供300個床位。

3.為鼓勵學生尊重多元、營造友好環境、明確傳遞性別友善、反性別歧視的訊息、主動提供跨性別學生住宿需求之協助,本校於2020年全台首創性別友善宿舍,訂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入住宿舍性別友善處理原則」,提供88個床位,以相同法定性別同房為原則,如有跨性別學生申請本校學生宿舍時,不以生理性別為單一依據,採個案方式處理。

本校為全台首創性別友善宿舍,提供多元性別學生申請宿舍的明確訊息

11.4.6 校園行人優先

本校為開放式校園,除教職員生外,一般大眾皆能自由進出及使用校園公共設施,為維護使用者安全及保持校園寧靜,設有「車輛及物品進出管理要點」,所有進出之車輛皆需經過校方權責單位管理,進入校本部之車輛需停放於地下停車場,不得進入校園之內,其餘校區需先行換證使得駛入。校園規劃設計優先考慮行人通行安全,設置人行道、風雨走廊及花廊等行人專用通道,規定除了緊急救助、行動不便、工程施工、公務車輛等始得進入,並提供行動不便友善車位。

校園規劃設計優先考慮行人通行安全,設置人行道、風雨走廊及花廊等行人專用通道。

以人為本,打造安全與便捷的校園空間

11.4.7 與地方當局合作

1.本校為推動「國立臺灣大學系統聯盟」師生通學單車道,2022年起就以綠能和低碳交通方式移動校際之間通學,推動<大學之道論壇>計畫,期待從產官學角度建構互動,促進低碳綠能交通知識、政策、實務交流的基礎,透過邀請台北市議員與臺北市交通局、社區、民間工程公司、自行車協會,共同討論完備大學之道的方式與可能。2023年「《大學之道》跨領域探究與融整發展計畫」由以跨科、跨領域的社群組成進行教學規劃與設計,引導學生思考校園周遭通學路徑上的各種議題與問題,啟發學生思考符合「低碳、安全、便捷」的綠色解方。也藉由「大學之道」單車通學道的劃設,讓學生人流導入附近商家,增加商家參與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之意願,共同為環境盡一份心力,落實永續發展理念。

2.本校位處都會區市中心,周邊為文教、住宅與商業混合區域,人口密度高,地價與房價相對昂貴,停車空間也明顯不足。為紓解鄰近社區停車位不足之困境、滿足當地需求,本校開放和平校區停車場供附近居民以臨時停車或年租方式使用(詳「停車場管理要點」),以達敦親睦鄰之目的。

3.「SMART減塑【心】紀元–希望新生」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結合校園周邊古莊社區做為減塑示範地點,與周邊商家合作,一同推廣負責任的消費模式。

與台北市交通局共同合作討論通勤之路
大學之道與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共同研議

11.4.8 新的建築標準

為實踐大學永續發展,本校新建工程皆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並在完工後順利取得綠建築標章認可。例如美術館與多功能活動中心榮獲綠建築銅級獎,同時,為使美術館在日常營運更具智慧化,在建築設計中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透過「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等五大指標的認可,獲頒智慧建築標章獎;圖書館校區文化生活館(國際會議中心)符合「綠化量」、「基地保水」、「日常節能」、「室內環境」、「水資源」、「汙水垃圾改善」等六大指標,獲頒綠建築標章銀級獎;公館校區學生宿舍大樓新建工程、羅斯福路2段77巷26號(師培大樓)分別獲頒「住宿類」綠建築證書。尚於興建中的國際華語學舍也以符合永續性標準的綠建築標章規劃設計,並有針對身障者設置無障礙套房、友善廁所、YouBike設置空間、綠化花圃與休閒廣場等,已獲得「候選智慧建築證書」及「候選綠建築證書」。

本校綠建築證書

11.4.9 棕地再生

  1. 本校「華語國際學舍新建工程」之基地臥龍街原為停車場使用用途,因本校致力推廣華語文學教育,為解決外籍學生短期租屋需求,利用原地新建宿舍,針對身障者設置無障礙套房,建立友善的生活環境,並預留腳踏車YouBike設置空間、綠化花圃、休閒廣場及停車位,對周圍社區生活機能有很大的貢獻。已於2023年開工預計2027年完工。
  2. 「福州街11號日式宿舍」曾為本校劉真校長所居住,是日治時期所建造之和洋折衷建築木造房舍,也是台北少見的二樓日式住宅,在建築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於2011年指定為市定古蹟。「113年直轄市市定古蹟福州街11號日式宿舍修復工程」預計2023年8月開工,預計2024年9月完工。
原為停車場2023年開工再生新建為華語國際宿舍
友善環境的「華語國際學舍」,預計2027年完工
福州街11號日式宿舍
日式宿舍修復工程,預計2024年9月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