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校園廚餘、食物浪費追蹤
本校校園餐廳製備飲食所產生之廚餘回收作法不盡相同,校本部餐廳廠商於用餐時間回收廚餘後,統一由餐廳委外合約廠商計量清運。公館及林口校區清運則以瀝乾廚餘後,隨環保局清潔回收車清運。本校廚餘量調查由健康中心負責,統計校本部有固定清運及計量之廚餘回收廠商,每年更新追蹤,2023年廚餘量約0.00115公噸/位教職員生。

2.2.2校園廚餘量
使學校產生之廚餘量能公開透明。
2023年之廚餘量0.00115公噸/位教職員生。
2.3.1 學生糧食不安全和飢餓
本校提供醫療、飲食、營養諮詢之服務。
本校重視教職員生健康照護與促進,獲得教育部健康促進計畫「整體績優學校」獎:與醫院合作提供教職員生看診優惠及診療保健服務;辦理健康促進與營養等宣導活動、體位控制班、提供個別諮詢等服務,提升教職員生健康照護與管理能力。全方位營養服務,提供營養諮詢,2023年共計服務32人次。推廣營養教育,永續飲食,並規劃有全校性營養健康促進講座,2023年共計135人次參加。

2.3.2 學生的飢餓介入方案
針對學生飢餓問題之相關作為。
1. 本校校本部之全家提供「全家友善食光」鮮食優惠,可購買有效期限前7小時的商品,並享有7折優惠。並可透過全家APP「地圖趣」,找到「友善食光」,查詢即期商品。
2. 本校為協助經濟不利及文化不利等學生消除飢餓危機、改善生活,提供「生活助學金」以補助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之生活費,每學期提供300-330名額(暑期150-200名額),每人每月核發助學金新臺幣6,000元。另外,本校也提供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超商禮券補助,2023年共補助180人,總計180,000元。

2.3.4 健康與可負擔的飲食選擇
確保本校飲食之安全與可負擔。
1. 本校為提供教職員生健康與可負擔的餐飲選擇:2023年執行食安五環之品管檢驗費用共計新臺幣15萬7,200元,並隨機抽驗餐廳商店食材農藥殘留等,為品質把關。此外,本校亦依照教育部公布之營養與膳食衛生管理:校園食品事件處理作業標準說明書,為提供學生衛生、安全及營養均衡之餐食,應慎選食材品質或確實督導校內供膳廠商,並應選購符合食品衛生標準及合格產製之產品。
2. 營養科學學士學位學程規劃營養週活動,由系上學生依照營養素及熱量等專業知識製作出健康美味的便當,提供校內師生更多飲食選擇。
3. 本校與周遭餐廳提供本校教職員生優惠折扣,可獲得更健康實惠的食物選擇。

2.3.5 教職員的飢餓介入方案
除針對教職員飢餓問題之相關作為外,亦以落實大學社會責任的角度探究與飲食、食物銀行相關的議題。
1. 本校校本部之全家提供「全家友善食光」鮮食優惠,可購買有效期限前7小時的商品,並享有7折優惠。並可透過全家APP「地圖趣」,找到「友善食光」,查詢即期商品。

2. 本校教師進行與食物銀行相關之研究。

3. 2023年10月18日,臺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營養科學學程學會在宜蘭南澳國小舉辦營養教育推廣活動。此次活動針對小學籃球隊學生,透過戲劇表演和營養遊戲,向學童傳授均衡飲食、餐盤配置、長高增肌的營養要點,以及垃圾食物的熱量消耗等知識,讓學生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學習正確的營養觀念。


2.5.1 獲得糧食安全相關知識
本校林如萍教授出席農業部舉辦「112年都會農業技術及食農教育實務應用研討會」,以「食農教育與綠色照顧的發展:都會農業結合策略」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從農業多功能的觀點,如何與都會農業、食農教育、綠色照顧等各面向結合,讓與會者如農業部官員、農民朋友等對農業的角色有新體悟。研討會地點選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進行,也促進農業場域與學校間的交流,共同推動食農教育與永續農業。

2.5.2為在地小農與糧食生產商提供交流與傳遞知識的活動
透過在地之食農教育,達成多元夥伴關係。
本校永續發展中心於2023年4月17日舉行的食農教育與永續發展工作坊於石碇區三才靈芝生態農場舉辦,此地擁有豐富自然資源。工作坊結合當地農業推廣人員、在地社區人士、國中小校長及教師、環境教育及永續發展教育領域專家等,分享農場生產、友善環境與健康飲食等議題,並設計食農教育課程,如煤礦聚落的歷史、螢火蟲生態保護及菇草栽培課程,促進在地社區與學校的合作與學習。


2.5.3 友善在地小農與糧食生產商的校園
本校學生會與永續出師合作,於校園內舉辦以永續為目標、為期兩天的暖日市集。暖日市集特別招募符合永續精神的在地小農、純植飲食、無麩料理等攤商,希望藉由提供開放的校園空間,促進學生與一般民眾認識永續飲食議題,以增加對在地小農及永續產品的支持。


2.5.4 優先購買在地來源的食物,以確保永續性
1. 在地食材推廣明訂於契約(營養與膳食衛生管理)規定,應優先採用中央農業主管機關所推動溯源制度之農產品,如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或具農(畜、水)產品生產追溯條碼標示之溯源農產品,鼓勵使用在地農產品。
2. 2022年,位在臺師大校內的Camo咖啡通過綠色餐廳認證,意味著在食材選用、餐廳經營與環境設計等層面上,都符合低碳、永續概念。2023年起,環保署將綠色餐廳轉換為「環保餐廳」,響應綠色採購、源頭減量、惜食不浪費等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