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SDG 12

12.2.1 道德採購政策

1. 用品道德採購

本校根據環境部「綠色採購績效評核方法」制定詳細的「綠色採購推行、目標執行率控管及彙報操作流程」,以推動道德性用品的採購,並鼓勵本校的同仁優先選擇具有環保標章的產品。同時,本校會定期彙報我們在綠色採購方面的成果。在過去的三年中,本校的綠色採購指定採購項目達成率均表現優異,分別達到99.92%、99.93%和99.91%。這反映出我們對綠色生活信息網的積極宣傳和推廣。

2. 食品道德採購

本校的健康中心負責推動餐飲管理和營養教育,設有膳食衛生協調委員會,並已建立校園食材追蹤系統,膳食衛生協調委員會負責輔導各餐飲部門在招攬承包商時,確保合約中納入符合道德採購政策的相關條款與標準,根據本校與委外餐廳的契約書,載明「應優先採用溯源制度之農產品」,如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含轉型期)、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或具農(畜、水)產品生產追溯條碼標示之溯源農產品。

環境部112年機關綠色採購績效評核方法

12.2.3 政策廢棄物處理-有害物質

1. 有害廢棄物政策

本校設置「環境安全衛生中心」專責掌理實驗場所安全衛生業務,訂有明確的「實驗室有害事業廢棄物管理原則」,從有毒廢物之分類、貯存與標示;有害廢棄物貯存場維護管理;以及,委外清運及宣導與申報等流程,皆依據環保署廢棄物清理法規辦理,以確保有毒廢棄物的妥善清零。

  • 實驗室有害廢棄物管理政策:包括危險物質的分類、標示、貯存和清運等方面的規定,強調對有害事業廢棄物的負責處理,以最大程度降低環境風險。
  • 委外清運:將有害事業廢棄物的清運委外給合格的廠商,以確保這些廢棄物在處理過程中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清運頻率根據廢棄物種類和校區的需求而定。
  • 放射性廢棄物管理及環保法令遵循:遵守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的放射性物料管理法規定,確保對這些廢棄物的永久停用、登記和處理符合法律要求,以減少任何可能的輻射風險。
  • 宣導和教育訓練與申報: 透過實驗室訪視宣導和人員教育訓練,確保實驗室成員了解有害事業廢棄物的管理政策和程序,並提供指導以確保適當的廢棄物處理。

2. 有害廢棄物研究

本校師生亦積極投入有害廢棄物回收處理領域的研究,涵蓋政策制定、系統設計及其對生物環境的影響等多方面議題,對保護自然資源具有深遠的影響。相關研究如「電子製造服務 (EMS) 行業,有害物質限制 (RoHS)政策研究」、「聚苯乙烯奈米粒子對斑馬魚的影響

12.2.4 垃圾處理政策-垃圾掩埋場政策

本校委託合格業者協助依「廢棄物清理法」及「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許可管理辦法」等相關法令規定,清運廢棄物至合法掩埋場或焚化爐處理。訂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和平校區及公館校區廢棄物(含大型廢棄物)清運暨廚餘回收」工作規範依據一般垃圾/紙類/鐵鋁罐/塑膠瓶的分類建置回收容器,養成師生妥善垃圾分類的習慣。

本校「和平校區及公館校區廢棄物(含大型廢棄物)清運暨廚餘回收」契約書與工作規範

12.2.5 盡量減少塑膠使用的政策

1. 政策制定和推廣

為了推動校園永續發展,本校制定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園減塑規約」,旨在限制或減少塑膠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這一政策適用於校內所有會議和辦公室活動,要求各部門嚴格遵守。

本校校園減塑規約

2. 減塑課程及宣導

本校設有「減塑促進中心」,通過行動計劃來實現減少塑料垃圾的目標,包括使用 Facebook 和podcast進行教育宣傳、開設課程引導學生學習和實踐減塑行動。

本校自 2019 年起與富邦人壽攜手推動減塑計劃及減塑教育,包括共同經營永續社區、開設二手再生課程、推動師大商圈成為減塑環保商圈、舉辦桌遊、創意競賽、錄製Podcast網路教育節目等,喚醒民眾對於「減塑」的環保意識。

臺師大減塑與永續消費促進中心所舉辦的「我行!我不塑!」徵件活動已來到第七年,除了相關減塑推廣活動越發成熟外,能期待更多民眾能加入減塑行列,發展出更多教學工具,以培育更多地球不「塑」之客。

3. 減塑相關課程 

111學年本校開設減塑相關課程及學生修課人數總計160人,學生修課情況如下: 

課程名稱

修課屬性

修課人數

開課學期

家庭資源與管理

大一/必修

34人

111-1學期

消費者行為與教育

大二/必修

41人

111-1學期

永續消費行為研究

碩士研究生/選修

6人

111-1學期

消費者行為與教育

第二專長班/必修

30人

111-1學期

家庭資源與管理

大一/必修

37人

111-2學期

初階服務學習

大一/選修

12人

111-2學期

4. 永續消費社群

本校自2017年起積極建設和運營減塑和續消費社群,涵蓋了教職工、企業、社區和學生等多個社群,共14個:

  • 教職工社群:包括師大教師社群、減塑聯盟、家政學科中心、環寶桌遊、福和國中等社群。
  • 企業社群:與企業或非政府組織(NGO)合作進行減塑或永續消費宣傳,包括古荘社區、慈心農業基金會、永續食力、仁舟淨塑、玩艸植造、中國石化等社群。
  • 學生社群:包括師大學生會、Podcast、桌遊社團等社群。

12.2.6 盡量減少一次性物品的政策

本校為推動廢棄物源頭減量政策,2021年訂定「臺灣師大校園減塑規約」,2022年5月10日訂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減少使用免洗餐具及包裝飲用水」辦理事項,建立教職員生「自備、重複、少用」的環保觀念,減少免洗餐具、包裝飲用水等一次性產品之使用,適用執行單位為一級行政單位主辦之會議、訓練及活動,以及租借場地外部單位辦理之會議、訓練及活動。

本校校園減塑規約

本校減少使用免洗餐具及包裝飲用水辦理事項

12.2.7 一次性政策:服務擴展

本校2016年膳食委員會會議會決議,全面執行「禁止免費提供一次性使用筷及匙」相關措施,並於學生餐廳委外經營契約書中規定廠商應依環保署公告之「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辦理。

在學生餐廳的外包經營合同中,要求承包商遵循環保署公告的「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校內合作的便利超商也不再提供一次性餐具,全面貫徹「禁止校內商家免費提供一次性餐具」的政策。

相關連結:2023年膳食衛生協調委員會紀錄

禁止免費提供販售一次性餐具函文

12.2.8 減少使用政策擴展到供應商

為了確保減少使用政策的全面執行,本校全面實行「禁止免費提供一次性使用筷及匙」的相關措施,有助於減少一次性產品的使用,並在學生餐廳的外包經營契約書中明確規定,廠商應根據環保署公告的「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來執行此政策,共同推動資源保護和環境永續發展的目標。

12.3.1 廢棄物追踪

本校委託合法業者協助一般廢棄物的去除、測定、再利用,並在委託合約中規定要遵守《廢棄物處理法》、《公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許可管理辦法》等相關法令,廢棄物須運往合法的垃圾掩埋場或焚化爐處置。

本校一般廢棄物及回收物重量資訊如下表:

廢棄物總量

1021

資源回收量

184

一般廢棄物量

837

12.3.2 送往掩埋場的廢棄物量

本校廢棄物比例為一般垃圾82% 回收佔比18%。其中各單位都依據一般垃圾/紙類/鐵鋁罐/塑膠瓶的分類建置回收容器 ,養成師生妥善垃圾分類的習慣。

  • 廢棄量

2023年本校廢棄物總量為1021公噸。

  • 廢棄物回收量

2023年本校回收垃圾總量為184公噸。

  • 送往掩埋場的廢棄物量

本校依政府規定委託合法業者將一般垃圾清運至合法掩埋場或焚化爐處理,2023年一般垃圾總量為837公噸。

12.4.1 產出永續發展報告書

本校自2021年起每年公開發布永續發展年報,透過「學術研究」、「課程學習」、「校務治理」及「社會參與」等四個面向揭櫫本校永續發展的願景、執行策略與成果,並於學校網站中公開供大眾參閱。2024年永續發展年報以17項永續發展目標為分類,呈現本校各部門及相關於SDGs的舉措。

此外,本校亦積極推展各類活動,致力提升大眾對永續消費、減塑減廢、低碳生活等議題的理解與重視,打造綠色生活環境,鼓勵大眾從日常生活中的簡單行動開始逐步實踐,真正落實永續發展目標。

  • 永續出師 暖日永續節:

台師大「暖日永續節」,為期一個月的活動,以「環境和社會議題」為主軸,邀請符合「環境友善、減塑減廢、低碳飲食、公平貿易、理念推廣」等價值的學生社團、品牌夥伴、NGO組織一同參與,舉辦各式活動,如市集、講座、電影、音樂會等,旨在將永續化作太陽,照進生活的每個角落,讓人輕鬆參與、看見溫度,而不再是遙遠的目標或高深莫測的研究。詳情請見:師大暖日永續節粉絲專業

  • 科教所攜手國科會串聯北中南捷運,科學永續彩繪列車啟航

國科會串連北捷、桃園機捷、中捷以及高雄輕軌,由臺師大統籌與各大學及中小學合作,以環境變遷下海洋及森林、碳足跡等主題,將捷運車廂打造成沉浸式科學教室,藉由通勤及交通的可觸及性,響應淨零排碳搭乘的行動,引發全國民眾對於基礎科學促進永續發展之關注。相關報導請見:師大新聞112年01月09日